📕书籍信息
- 书名: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
- 作者:[美]杰玛·哈特莉
- 豆瓣评分:⭐7.6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isbn:9787513352550
- 出版日期:2023-9
- 价格:58.00元
- 豆瓣: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你和伴侣还没看过这本书,请先不要同居。
◎情绪的付出也是一种劳动
打破传统性别分工,揭开失衡的情绪劳动真相
“相比倒垃圾,注意到何时该倒垃圾才更重要”
◎“这是我第一次能跟丈夫说清,为什么家务如此让人疲累,也明白了为什么当他帮不上忙时,我会如此生气。”——读者Elizabeth
◎赠送精美异形卡片、承压自测题!
————————————————
★内容介绍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社会多么不重视情绪劳动,只要看妈妈不在时家里有多乱,人们对服务行业有多苛责,就明白了。”
家里牙膏、卫生纸快用完了,阳台的衣服早就干了,只有你注意到;
开会时负责倒水,洽谈时微笑迎合,是你的责任;
当你终于忍无可忍,发火时还要纠结会不会惹人不快……
这些天生就是女性的事吗?为什么女性做这些就是“应该”,男性做却…
📣听过的人说…
- 👽: 切入点很好,可惜开题后不久就写歪了……
- 👽: 很想给五星但实在给不下手,对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和扩展非常值得五星,但观点经常重复,目录的区分基本没用,关于情绪劳动的文化预期对不同人的规训、情绪劳动构成生命体验、放手与信任等语句重重复复,结构很散;对情绪劳动的倡议像鸡汤;对情绪劳动的根源“阶级”的追问不够尖锐和凶狠,绕到最后还是合家欢茶话会,我邀请你拥抱love and peace,你邀请我开启全新人生,而很明显这无法为我们争取改变;矛盾也不少,…
- 😗: 内容当然不新鲜,但读时感觉真的很适合买一本送妈妈。小时候写作文时有个固定八股文套路,写《我的妈妈》必定是“妈妈爱唠叨” (但写《我的爸爸》那必然是“爸爸总是忙工作”),长大了才开始反省这些。
📑书籍章节
- 前言 不被看见的劳动永远没完没了 / 1
- 第一部分 家中无所不在的情绪劳动
- 第一章 我们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 / 27
- 第二章 母职让情绪劳动升级 / 52
- 第三章 谁在乎? / 68
- 第四章 你可以想要更多 / 86
- 第五章 我们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做 / 99
- 第二部分 社会与职场中的情绪劳动
- 第六章 到底是谁的工作? / 117
- 第七章 温暖微笑背后的冷酷现实 / 137
- 第八章 太情绪化而无法领导? / 153
- 第九章 沉默的代价 / 165
- 第十章 你有必要包揽一切吗? / 179
- 第三部分 往更平衡的男女之路迈进
- 第十一章 先天vs 后天:女性真的更擅长这些吗? / 195
- 第十二章 开启与伴侣的对话 / 211
- 第十三章 打造一种意识文化 / 225
- 第十四章 拥有自己的价值 / 237
- 第十五章 持续寻找平衡 / 248
- 致 谢 / 261
⏏️必读理由
### 引人注目的标题:**”破晓情感劳动的隐形枷锁:《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深度解析”**
在现代社会的微妙平衡中,有一项无形的劳动常常被忽视,那就是“情绪劳动”。**[美]杰玛·哈特莉**的力作《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ISBN:9787513352550),不仅是一本揭示性别角色不平等的醒世恒言,更是一把钥匙,解锁了无数伴侣间矛盾与不满的根源。
#### 为何值得一读?
– **深度剖析,直击痛点**: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与严谨的研究,将“情绪劳动”这一概念从抽象拉入生活实境。例如,作者巧妙地指出“注意到何时该倒垃圾”这一细节,比起实际的体力劳动,这种预见性和关怀才是日常生活中最被忽视的情绪付出。这不仅让读者恍然大悟,更是为长期以来感到疲惫与不公的女性提供了有力的话语支持。
– **独特视角,共鸣强烈**:哈特莉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揭示了家庭与职场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分工失衡,让读者如Elizabeth所言,首次能够清晰表达为何家务琐事会如此令人疲惫,以及伴侣无法分担时的深层挫败感。这种共鸣,无疑为那些寻求理解与改变现状的读者点亮了一盏灯塔。
– **实践导向,改变始于认知**:随书附赠的精美异形卡片与承压自测题,不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更是鼓励读者自我反思与行动的第一步。它不仅仅是理论探讨,更是一本指导手册,引导我们向更加平等和谐的关系迈进。
#### 关联读者需求:
对于那些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疲惫不堪,或是渴望理解性别角色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读者,《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仅提供了深刻的洞察,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见解。它帮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平等始于看见并尊重彼此在情感与家务中的付出,从而为现代伴侣关系铺垫更坚实的基础。
#### 类似书籍推荐:
1. **《第二性》by 西蒙娜·德·波伏娃** – 这是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著作,深入探讨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性别角色,为理解性别差异提供了深刻的历史与哲学视角。
2.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by 约翰·格雷** – 虽然聚焦于两性沟通差异,但本书同样触及了性别角色与期望如何影响伴侣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提供了实用的交流策略。
通过《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我们不仅获得了一面审视现代社会性别角色的镜子,更得到了推动个人成长与关系进化的动力。这本书是对每一个追求平等、理解与爱的人的真诚邀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