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 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 作者:冯友兰
- 豆瓣评分:⭐9.3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17940
- 出版日期:2011-2
- 价格:35.00元
- 豆瓣:中国哲学简史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书,其后又有多种外国语种的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此书“冶哲学史经验与哲学心得于一炉,以二十万字述几千年中国哲学史,简明,生动,出神入化”,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由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先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畅销书。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赵复三先生于21世纪初重新翻译了此书,译文准确、通俗地传达了冯先生原著的精神。此插图修订版即以赵先生译文为底本,参照英文原版和涂译修订了明显的错误,并配以大量图片以期作为正文的延伸与补充,…
📣听过的人说…
- 👽: 厚积薄发,新意迭出,赵先生的翻译也是很出色的。在民国,这样的著作不算很稀罕;拿到今天,即有类似的精彩作品也只能被一堆堆瞎吹胡编的劣纸所掩盖。那是学术群星闪耀夜空的时代,不会再来了,今日若有,也只是孤星而已。
📑书籍章节
- 作者自序 001
-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001
- 1.1 哲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 002
- 1.2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它的精神 006
- 1.3 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方式 009
- 1.4 语言的障碍 011
-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013
- 2.1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014
- 2.2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015
- 2.3 《上农》——农业的价值 016
- 2.4 “反者道之动” 016
- 2.5 对自然的理想化 017
- 2.6 家族制度 017
- 2.7 入世和出世 018
- 2.8 中国的艺术与诗歌 019
- 2.9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019
- 2.10 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 021
- 2.11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022
-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025
- 3.1 司马谈与六家 026
- 3.2 刘歆及其诸子由来的学说 027
- 3.3 对刘歆学说的修正 029
-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033
- 4.1 孔子与六经 034
- 4.2 教育家孔子 035
- 4.3 “正名” 036
- 4.4 “仁”与“义” 036
- 4.5 “忠”与“恕” 037
- 4.6 “知命” 038
- 4.7 孔子的心灵修养 039
- 4.8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040
-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043
- 5.1 墨家的社会背景 044
- 5.2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046
- 5.3 兼爱 047
- 5.4 “天志”与“明鬼” 048
- 5.5 表面上的矛盾 049
- 5.6 国家的起源 050
-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053
- 6.1 早期道家与隐者 054
- 6.2 杨朱的基本思想 055
- 6.3 杨朱思想举例 055
- 6.4 《老子》与《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056
- 6.5 道家思想的发展 057
-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059
- 7.1 性善说 060
- 7.2 儒墨两家的基本分歧 061
- 7.3 政治哲学 063
- 7.4 神秘主义 066
- 第八章 名 家 069
- 8.1 名家和“辩者” 070
- 8.2 惠施的相对性理论 072
- 8.3 公孙龙的共相说 074
- 8.4 惠施和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076
-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079
- 9.1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080
- 9.2 道,无名 080
- 9.3 自然的不变规律 083
- 9.4 为人处世 084
- 9.5 政治理论 086
-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089
- 10.1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090
- 10.2 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 090
- 10.3 政治与社会哲学 091
- 10.4 感情和理性 092
- 10.5 达到至乐的途径 094
- 10.6 有限的观点 094
- 10.7 更高层次的观点 096
- 10.8 更高层次的知识 097
- 10.9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098
-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101
- 11.1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103
- 11.2 关于“辩”的讨论 103
- 11.3 “兼爱”辨 105
- 11.4 为“兼爱”辩 106
- 11.5 对其他学派的批判 107
-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
- 发生论 109
- 12.1 六种术数 110
- 12.2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111
- 12.3 《月令》 113
- 12.4 邹衍 113
- 12.5 一种历史哲学 115
- 12.6 “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 117
-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
- 荀子 121
- 13.1 人的地位 122
- 13.2 关于人性的学说 123
- 13.3 道德的起源 124
- 13.4 关于礼乐的学说 125
- 13.5 关于逻辑的理论 127
- 13.6 论其他学派的谬误 128
-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131
- 14.1 法家的社会背景 132
- 14.2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133
- 14.3 法家的历史哲学 134
- 14.4 治国之道 135
- 14.5 法家与道家 136
- 14.6 法家与儒家 137
-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139
- 15.1 事物之“理” 140
- 15.2 万物生成之“道” 142
- 15.3 万物变易之“道” 143
- 15.4 “中”与“和” 144
- 15.5 “庸”与“常” 146
- 15.6 从启蒙到止于至善——明与诚 147
-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149
- 16.1 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
- 政治情况 150
- 16.2 中国的统一 151
- 16.3 《大学》 153
- 16.4 《荀子》中的折中倾向 154
- 16.5 《庄子》中的折中倾向 155
- 16.6 司马谈和刘歆的折中主义
- 思想 156
-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161
- 17.1 阴阳家和儒家的合流 162
- 17.2 宇宙论 163
- 17.3 人性论 165
- 17.4 社会伦理学说 165
- 17.5 政治哲学 167
- 17.6 历史哲学 168
- 17.7 对《春秋》的解释 169
- 17.8 社会进步的三个阶段 170
-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173
- 18.1 思想的统一 174
- 18.2 孔子在汉代思想界的地位 175
- 18.3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分歧 177
- 18.4 扬雄和王充 179
- 18.5 道家与佛家 179
- 18.6 政治和社会背景 180
-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185
- 19.1 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186
- 19.2 对孔子的重新诠释 187
- 19.3 向秀和郭象 188
- 19.4 道是“无” 188
- 19.5 万物的“独化” 189
- 19.6 典制与道德 190
- 19.7 有为和无为 191
- 19.8 知识与模仿 191
- 19.9 齐万物 194
- 19.10 终极的自由与快乐 194
-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197
- 20.1 风流与浪漫精神 198
- 20.2 “杨朱的乐园” 199
- 20.3 率性的生活 200
- 20.4 感情 203
- 20.5 情爱 204
-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207
- 21.1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08
- 21.2 佛教的基本观念 209
- 21.3 二谛义 211
- 21.4 僧肇的哲学 212
- 21.5 道生的哲学 214
-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219
- 22.1 禅宗起源的旧说 220
- 22.2 第一义不可说 221
- 22.3 修禅的方法 222
- 22.4 顿悟 224
- 22.5 无成之功 226
-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229
- 23.1 韩愈和李翱 230
- 23.2 周敦颐的宇宙论 232
- 23.3 精神修养的方法 233
- 23.4 邵雍的宇宙论 234
- 23.5 事物演化的规律 236
- 23.6 张载的宇宙论 237
-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
- 开端 241
- 24.1 程颢对“仁”的认识 242
- 24.2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来源 243
- 24.3 程颐的“理”的观念 245
- 24.4 陶冶感情的方法 246
- 24.5 寻孔颜乐处 247
-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
- 理念的理学 251
- 25.1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52
- 25.2 “理”或原理 253
- 25.3 太极 254
- 25.4 “气” 255
- 25.5 性和心 256
- 25.6 政治哲学 258
- 25.7 修心养性的方法 259
-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
- 宇宙心学 261
- 26.1 陆九渊关于“心”的概念 262
- 26.2 王守仁的“宇宙”概念 262
- 26.3 “明德” 263
- 26.4 “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 264
- 26.5 “正事” 265
- 26.6 “用敬” 267
- 26.7 对佛学的批评 267
-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271
- 27.1 反对更新的儒学的思潮 272
- 27.2 孔教运动 275
- 27.3 西方思想的传入 278
- 27.4 西方哲学的传入 281
-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
- 哲学 285
- 28.1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286
- 28.2 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耕耘 287
- 28.3 哲学的性质 289
- 28.4 人生的境界 290
- 28.5 形而上学中的方法论 293
- 英文版编者序295
- 译后记299
- 出版后记304
⏏️必读理由
探索中国哲学之美:《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一直是西方学者和学生们热切探索的对象,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便是他们踏入这一领域的理想导引。这本书以简练而生动的笔触,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
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人来说,《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入门读物。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故事的叙述,更是一次对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刻审视。冯友兰先生将其丰富的学术经验与个人哲学洞见相结合,使得本书在涉及复杂概念时依然通俗易懂。
这本书的译者赵复三先生重新翻译了冯友兰先生的原著,保持了原作的精神,并在准确传达文字的同时,添加了大量插图作为补充,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如果你是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想要了解其哲学根源的读者,《中国哲学简史》绝对值得一读。这本书不仅为你打开了通往中国智慧的大门,也为你提供了一次心灵之旅,让你深入探索古老而富有魅力的东方思想。
类似推荐:如果你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道德经》和《老子》是两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它们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值得反复品味。同时,《百家讲坛》系列也提供了丰富的中国哲学讲解,可供深入学习和思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