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 书名:中國近代史
- 作者:陈恭禄
- 豆瓣评分:⭐8
-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888466184
- 出版日期:2017-8-13
- 价格:NT$ 723
- 豆瓣:中國近代史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傳統史家功夫與西方新史學方法,共同熔鑄而成的誠摯史著
以中國政治演變為軸心,政治史為經,事件史為緯,中國近代史研究興起時的代表品 。1930年代一紙風行,被譽為民國時期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最高學術水準著作,入選大學叢書的暢銷書。
「吾人今欲明瞭已往之事跡,現時所處之地位,即將來建設之途徑,非有信實之歷史,敘述近代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嬗變之經過,則不可能。」
--陳恭祿
陳恭祿所著《中國近代史》,被譽為民國時期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最高學術水準著作。本書範圍起自鴉片戰爭,迄於作者寫作本書的1930年代初,凡六十餘萬字,分十九章書寫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主題:「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捻苗回亂、同光時期的內政外交、甲午戰爭、維新變法、義和拳之亂、清末的改革與革命、北洋政府、軍閥混戰、北伐戰爭,等等。 」
作者著作本書,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近代中國的政治嬗變、國際地位、外…
📣听过的人说…
- 🤖: 第十七章仍有些删改
- 👻: 晚清部分严谨详赡,民初则较散乱,最好结合近代史纲要一类书看。尽管成书受到时代环境和史料文献的限制,此书在今天仍是非常优秀的近代史参考。陈先生著书之意,在关切国计民生,反省民族命运,思考国政之弊与改良之方,希冀吾人自强,且撰史不被狭隘的民族情感左右,其心胸见识与责任感令人敬服。全书以浅近文言写就,史论部分常有令我背诵下来的冲动。最后,读近代史,最大的感觉不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愚昧傲慢造成了贫弱不堪,…
- 👽: 竟然也有删节,呜呼哀哉。====幸运的是偶遇的第一本是影印的全本,可惜印刷模糊。
📑书籍章节
- 四版自序
- 自序
- 上卷
- 第一篇 鴉片戰前之中國
- 地理上之影響
- 中國民族
- 清帝之入主中國
- 中央官制
- 地方官制
- 政治上之積弊
- 財政之情狀
- 人口激增與生計困難
- 秘密會社之活動
- 叛亂之迭起
- 對外之觀念
- 古代中西之交通
- 中國所受外國之影響(物產、思想、文學、科學、美術等)
- 閉關思想之成立
- 葡萄牙人之東下
- 耶穌會教士
- 西荷諸國人之相繼來華
- 中俄之交涉
- 國際貿易之情狀
- 管理外人之方法
- 法律問題
- 困難之癥結
- 第二篇 中英衝突及鴉片戰爭
- 律勞卑之來粵
- 平等待遇之爭執
- 交涉之惡化
- 困難之癥結
- 緘默期內之大事
- 商欠
- 鴉片之略史
- 鴉片暢銷之主因
- 煙禁之議
- 林則徐之禁煙
- 義律繳交鴉片之經過
- 禁煙之希望
- 林維喜案之嚴重
- 清廷之主戰
- 英國之宣戰
- 軍備之比較
- 定海陷後朝旨之中變
- 琦善和戰之兩難
- 道光再主用兵
- 廣州之屈服
- 英艦之北上
- 浙蘇戰守之失敗
- 國內紛擾之情狀
- 和議之經過
- 南京條約
- 和議之評論
- 戰敗之原因
- 政治上之弱點
- 第三篇 戰後外交之形勢及英法聯軍之役
- 中英善後交涉
- 中美訂約
- 中法交涉
- 條約中之要款
- 基督教之弛禁
- 香港澳門與中國之關係
- 五口開放後之情狀
- 鴉片輸入之激增
- 對外思想之不變
- 青浦案件之解決
- 廣州入城爭執之嚴重
- 三國修約之失敗
- 海盜與亞羅事件
- 混戰與報復
- 西林教案
- 聯軍來華
- 廣州陷後之情狀
- 四國公使之通牒
- 和議之情狀
- 四國天津條約之成立
- 朝廷挽回津約之失敗
- 條約中之要款
- 換約之起釁
- 戰事之責任
- 朝旨之中變
- 聯軍第二次北上
- 和議困難之癥結
- 巴夏禮捕後之交涉
- 咸豐之決心議和
- 和議之條件
- 清代外交之評論
- 中國對俄所受之損失
- 第四篇 太平天國及捻苗回亂
- 黃河改道及其影響
- 人口激增
- 秘密會社之活動
- 財政之困難
- 政治之腐敗
- 廣西之情狀
- 洪秀全之略傳
- 上帝會與團練
- 洪秀全之起兵
- 起兵後之時機
- 攻擾六省之經過
- 太平軍中之思想
- 文化之摧殘
- 戰勝之主因
- 洪軍、清軍、人民、迷信、種族思想、女子、軍械
- 清廷應付之方略
- 洪秀全之失策
- 北伐軍之失敗
- 江蘇境內二軍之相持
- 太平軍之西征
- 曾國藩練勇之困難
- 討賊之檄文
- 檄文之批評
- 湘軍出征之戰績
- 湘軍戰勝之原因
- 江北、江南大營之敗潰
- 全國紛擾情狀之一斑
- 經濟制度之紊亂
- 人民所受之痛苦
- 餉糈之榨取
- 太平天國與外國之關係
- 第五篇 太平天國及捻苗回亂(續前)
- 洪秀全之宗教思想
- 三字經
- 洪秀全之天國
- 上下階級之森嚴
- 朝廷情狀之一斑
- 軍政與嚴刑
- 公田之計劃
- 天曆
- 天國中之婦女
- 消極之禁令
- 內訌及其影響
- 太平軍之戰績
- 湘軍克復安慶
- 陳玉成之敗死
- 常勝軍之成立
- 太平天國末年之情狀
- 外人之觀察
- 淮軍之起
- 湘軍近逼南京
- 華爾死後之常勝軍
- 戈登之戰績
- 蘇州殺降之事件
- 太平軍之餘支
- 湘軍攻陷南京
- 太平餘眾之命運
- 捻匪之大起
- 平捻
- 清廷治苗之失策
- 湘軍平定苗亂
- 雲南之回亂
- 西北回亂之平定
- 戰爭期內人民所受痛苦之一斑
- 人口減少之估計
- 內亂之評論
- 第六篇 內政外交
- 清季之政治情狀
- 咸豐死後之政變
- 同治家庭之慘劇
- 承繼大統之問題
- 慈禧之專政
- 光緒、慈禧之關係
- 宦官之亂政
- 朝廷之情狀
- 地方長官之權重
- 仕途之冗雜
- 軍隊之腐敗
- 財政之困難
- 曾左二氏之失望
- 李鴻章之觀察
- 台諫之積弊
- 漢族之移民
- 人口之問題
- 總理衙門之創立
- 外國使臣之地位
- 駐外公使之派遣
- 大臣對外知識之幼稚
- 外交上之主要問題
- 海關之改組
- 香港、澳門漏稅之解決
- 海軍之創設
- 機器局與陸軍
- 招商局之成立
- 鐵路之興築
- 電報、電話及郵局之設立
- 新教育之失敗
- 第七篇 內政外交(續前)
- 覲見之爭執
- 外使之入覲
- 遣使之困難
- 斌椿遊歷之失敗
- 蒲安臣之出使
- 駐外使館之成立
- 修約
- 滇案之交涉
- 煙台會議
- 交涉之評論
- 中德修約之交涉
- 外商之貪心
- 反對教士之傳說
- 教案之迭起
- 天津教案之嚴重
- 藩屬之觀察
- 新疆叛亂之平定
- 伊犁之交涉
- 中日之關係
- 中國對於安南之失策
- 和議之失敗
- 戰爭之經過
- 和議之成立
- 交涉之評論
- 緬甸之喪失
- 西藏交涉之開始
- 帕米爾之交涉
- 外人之贊助中國
- 華工販運之慘史
- 國際貿易之發達
- 輸出輸入之物品
- 國內情狀之不變
- 第八篇 中日交涉
- 清初中日之關係
- 商約之成立
- 副島種臣之來聘
- 日本之出兵台灣
- 台案之解決
- 日本兼併琉球
- 琉案交涉之失敗
- 朝鮮之概狀
- 日韓之爭
- 朝鮮之訂約通商
- 中國對韓之政策
- 朝鮮之政變
- 中日天津條約
- 二國合作之計劃
- 修約之失敗
- 袁世凱之活動
- 朝鮮政治之腐敗
- 中日軍備之比較
- 二國出兵朝鮮
- 改革韓政之爭論
- 戰事之責任
- 清兵之敗出朝鮮
- 海上戰爭
- 朝廷之情況
- 奉天境內之戰
- 北洋艦隊之消滅
- 最初議和之失敗
- 李鴻章之渡日議和
- 和約之成立
- 朝臣之議論
- 三國干涉
- 換約
- 割台之始末
- 交涉之總論
- 第九篇 戰後中國之危機
- 外交上之新形勢
- 外債
- 中國借款之困難
- 法國之野心
- 俄國侵略之計劃
- 中俄密約之成立
- 俄國經營之東省鐵路
- 關稅之交涉
- 鐵路借款之爭執
- 德租膠州灣
- 俄租旅順、大連
- 法租廣州灣
- 英國對華之政策
- 英租威海衛、九龍
- 日意二國之要求
- 列強在華之鐵路承辦權
- 中國損失之綜計
- 門戶開放政策之成立
- 下卷
- 第十篇 變法運動
- 國內之積弊
- 變法之阻礙
- 教士之影響
- 士大夫之思想
- 變法者之辯護
- 變法之動機
- 康有為之活動
- 變法之鼓吹
- 政府之籌餉練兵
- 新事業之創辦
- 慈禧、光緒之疑忌
- 康有為變法之計劃
- 光緒詔定國是
- 新黨之進用
- 新政
- 反對變法之主因
- 反對者之議論
- 新法推行之困難
- 變法志士之大無畏精神
- 太后之阻撓新政
- 袁世凱之變節
- 康梁之出險
- 變法志士之受禍
- 舊制之恢復
- 廢立之隱謀
- 結論
- 第十一篇 義和團之擾亂
- 反對外人之心理
- 教案困難之分析
- 人民生計之困苦
- 財政之窘狀
- 練兵
- 秘密會社之活動
- 國內之紛擾
- 義和拳之略史
- 山東拳匪之勢熾
- 朝廷之態度
- 直隸拳匪之情狀
- 拳匪之罪惡
- 外兵入京保衛使館
- 主戰派之氣焰
- 拳匪入京後之騷擾
- 塘沽炮台陷後之混戰
- 御前會議
- 宣戰詔書
- 宣戰後之北京
- 北方之慘殺
- 教士
⏏️必读理由
【推荐理由】标题:洞察中国命运转折点:《中國近代史》——陈恭禄的深度剖析与独到见解
这部由陈恭禄编撰的《中國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巨著,更是每一位寻求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脉络、国家转型及民族觉醒历程的读者不可或缺的案头之选。陈恭禄运用了扎实的传统史学功底结合西方新史学的研究方法,编织出一部以政治演变为主线,事件交织为经纬的历史长卷。
全书从鸦片战争这一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开端,直至民国初期的社会动荡与变革,详尽地叙述了中国在这一时期内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复杂变化和艰难探索。如书中对“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的深度剖析,以及对“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等关键节点的再现,都让读者能够置身于历史洪流之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与激荡人心的抉择时刻。
对于渴求真知灼见的读者而言,《中國近代史》犹如一座富饶的知识矿藏,它能帮助我们深入探究近代中国是如何在内外交困中挣扎求生,又如何在挫折与挑战中摸索前行。陈恭禄严谨的治史态度和生动的叙事风格,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事实变得鲜活而立体,使得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人都能从中获得独特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推荐类似书籍:
– 《剑桥中国晚清史》(作者:费正清)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者:陈旭麓)
– 《重说中国近代史》(作者:张鸣)通过阅读《中國近代史》及上述同类作品,读者不仅能全方位领略中国近代历史的波澜壮阔,更能对照不同学者的观点,丰富自身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认知与解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