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 书名:天人之际
- 作者:[美] 巫鸿
- 豆瓣评分:⭐9.4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9787108077936
- 出版日期:2024-4
- 价格:168.00元
- 豆瓣:天人之际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做历史学者一个至高无上的理想。巫鸿教授在他的新著《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中,试图为中国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山水画传统找到其最初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西方也有自然山水,但他们叫风景,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自己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中国的山水传统究竟是什么?最初是被如何表现的?当表现中国人对于自然理解的山水图像出现后,这些图像又如何进而发展成为一个持续演进的系统?山水在中国从来不限于真实的山和水,而是有很强的哲学、精神、宇宙观的意义,它往往是连接天地、沟通神人、涵括不同万物的媒介。所以,这本书在面上是想要把山水艺术产生和早期发展状况根据考古资料整理一下,骨子里则是希望往深处挖掘中国山水艺术传统的根源,是巫鸿教授一部颇具雄心的作品。
—
“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植根极深、范围极广、极具特色的范畴,在文学、艺术、哲…
📣听过的人说…
- 😗: 从战国到汉末七百年间,中国艺术中陆续出现了三种表现自然的图像类型,分别为神山领域、世外仙山和被人类开发的山林田地。神山领域充满了幻想的神怪与真实的动物,吸引着富于探险精神的贵族驾着奇异的四轮马车前往探索。“偶像式”仙山随即从复数神山中脱出,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方的蓬莱和西方的昆仑。作为藏守着长生不死秘密的神圣之地,它们是仙人的居处也成为凡人向往的对象。后者幻想自己的肉身或灵魂能够进入这个神奇的国度,但…
- 😗: 一天读完,问题敏锐,论证流畅,经典之作。
- 👻: 方法论思考,串联起大批量的材料。总是有新意,隐约看到作者的雄心。
📑书籍章节
- 致 谢
- 前 言
- 第一章 山野的呼唤:神山的世界
- 画像器物与神山图像
- 线刻铜器:技术性与视觉性
- 山野与文明的二元世界
- 神山图像与《山海经》
- 进入山野
- 第二章 世外风景:仙山的诱惑
- 从神山到仙山
- 仙山的视觉语言
- 世俗山水图像的萌生
- 第三章 天人之际:山水之为媒介
- 山水成为介质:图像
- 山水成为介质:文字
- “丘中有鸣琴”
- 人与自然的共生
- 第四章 超级符号:山水图像的普及
- “树下人像”图像的推广
- 全景山水构图的出现
- 联屏作为山水图像的媒材
- 第五章 图像的独立:作品化的山水
- “拟山水画”及其边框
- 媒材和样式
- “山水之体”与“山水之变”
- “笔”、敬陵山水壁画、吴道子
- 丧葬山水画
- 第六章 媒材的自觉:绘画与考古相遇
- 媒材的发明和图式的革新
- 王处直墓壁画和“平远”山水模式
- 山水画与性别
- 结语:思考“考古美术”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索引
⏏️必读理由
小标题:**探索华夏美学意蕴,解密山水画背后的哲学宇宙——《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深度解读**
推荐理由:
巫鸿教授的力作《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是一部揭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及其艺术表达的经典之作。此书不仅详尽梳理了中国山水画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更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深入剖析,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隧道,探寻隐藏在丹青墨韵背后的深远哲学意蕴和宇宙观。在《天人之际》中,巫鸿教授以其独特的跨文化视角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揭开了山水画由古至今所承载的人文内涵。他聚焦于那些初现端倪的山水图像,阐述了它们是如何从单纯的自然描绘逐渐演化为一种富含象征意义的艺术语言,进而构建起一个反映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与审美理想的视觉叙事体系。
对于寻求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热爱艺术史研究或是醉心于东方美学探索的读者来说,《天人之际》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典。巫鸿教授的文字既有扎实的学术底蕴,又能引人入胜,使读者在品味一幅幅古代山水画卷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智慧与境界。
此外,阅读《天人之际》还将有助于读者对照理解其他文化背景下关于自然景观的表现方式,比如西方的风景画,从而拓宽全球艺术对话的视野。
推荐相似书籍:
1. **《美的历程》** —— 李泽厚
这本书同样深入探讨了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尤其关注各时代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2. **《中国艺术史》** —— 高居翰
西方学者高居翰以其深厚的艺术史学功底,全面介绍了中国艺术的历史进程,其中亦包含对山水画的精辟论述。3. **《山水之间:中国山水画的观念与技法》** —— 王伯敏
该书专注于山水画的技艺与理念,通过丰富的实例分析,解析了山水画创作的核心元素和审美原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