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 书名:自我决定的孤独
- 作者:[德]伊丽莎白·冯·塔登
- 豆瓣评分:⭐7.3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160177
- 出版日期:2023-3-10
- 价格:68.00元
- 豆瓣:自我决定的孤独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身处无接触时代,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揭示现代社会普遍孤独感的成因;
★描绘当代生活的典型场景,展现无数现代人走向孤独的旅途;
★跳出心理学的藩篱,一份社会学视角的孤独诊断书;
★从最基本的生理学角度切入,展现人与人相互接触对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
★深刻展现什么是国家也无法提供保护的真正的脆弱。
——————— ———
【内容简介】
万相·004号作品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
不再用纸币交换商品,不再亲自去市场购物,不再与人近距离交谈,在隔离中逐渐适应居家办公、在线教育……我们似乎可以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保持一种无接触的生活。这是“社恐”的福音,还是孤独的当代症状?
本书试图告诉我们,孤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它不窥视人心,不要求个人的自省,而是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
📣听过的人说…
- 😗: 感觉像一部论文性质式的采访资料汇编,作者的切入点(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太近亦不可太远的触碰距离)很有趣,但四个章节之间的主题过于发散,大部分思考也点到即止,主要的遗憾还是看不到太多作者自己的见地
- 👻: 这本书探讨了一度迟滞但无比贴近我们自身的话题——接触。既有大量科学分析,又有文学文本的经验支持,接触让我们去生命拥有尊严,拉开距离又减少了了非自愿的接触和保护身体。触屏时代讨论这个话题非常有意义,我们似乎迁移了欲望,身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女性拥有了对自己身体的决定权,老人的性欲望得到了合法性。进入触屏时代,我们还能过得亲肤的关系吗?
- 🌞: 如果未来仍是开放社会的话,人与人之间接触与相处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是毫无顾忌的互相关心和彼此亲近,还是充满疑虑的控制欲望和自我封闭,这将决定人对孤独的接受与容忍度,也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作者用很大篇幅讲述了触摸的功能和界限,也旁征博引了大量文本和电影来说明,这让阅读没了太多距离感,不过自己的观点相对比较少,或者说也都隐藏在征引和转述之下。从根本上讲,人类是需要触摸和亲近的,亲近能够获得安全感,确认…
📑书籍章节
- 引 言 陌生的拥抱
- 第一章 指尖的触感
- 第一节 身体接触之重与触觉研究之轻
- 第二节 无接触时代的“皮肤饥饿”
- 第三节 敏感的指尖与指尖上无法愈合的伤口
- 第四节 “新的性革命”:开放、脆弱与恐惧
- 第五节 触摸中的互动性与信任感:按摩师和她的手
- 第六节 老龄化社会的护理需求与触摸的双重性
- 第二章 不受伤害的权利
- 第一节 人权理念的发展和进步
- 第二节 不受伤害,不可侵犯:理念高歌与政治低吟
- 第三节 同情、伤痛与脆弱:进入现代之前的历史
- 第四节 爱情并非只有痛苦:从狄德罗到玛莎·努斯鲍姆
- 第五节 体罚:现代法律体系中依然存在的暴力
- 第六节 不可逆的女性视角
- 第三章 保持距离
- 第一节 默默的反抗:别靠我太近
- 第二节 无可避免的靠近:在同一屋檐下
- 第三节 自愿的靠近:“迷你屋”和维也纳的居住计划
- 第四节 自愿和非自愿的孤独:单身社会
- 第五节 隔空的触摸:父母—显示屏—孩子
- 第四章 被驱逐的自我
-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中的身体
- 第二节 如果身体接触也用算法优化:科林的《品质乐园》
- 第三节 具身的自由:身体和躯体的二重性
- 第四节 “对手”的权力:让·埃默里的“酷刑”
- 第五节 什么都不能触动我:从《棱茨》到播放器列表
- 第六节 共鸣:哈特穆特·洛萨的世界关系社会学
- 结束语 如履薄冰
- 注 释
- 致 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