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 书名:离线·黑客
- 作者:李婷 主编
- 豆瓣评分:⭐7.1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51221
- 出版日期:2015-1
- 价格:45.00
- 豆瓣:离线·黑客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极客文化的源头是黑客文化,极客精神的精髓在于黑客精神。本期《离线·黑客》以“遗产”专栏开篇,讲述了“黑客的诞生”以及乔布斯和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故事。专题用四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黑客文化在当下的新发展:利维重访技术巨头和理想主义者、生物黑客破解DNA生命密码、亚伦·斯沃茨推动“信息共享自由”,以及技术批评家对DIY创客和政治社会本质的反思。无论是生物黑客和DIY创客的实践,还是亚伦·斯沃茨的抗争,都是黑客精神在当代的延续。
“前沿”探讨了无人驾驶汽车走出Google X实验室,在近未来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工具”介绍了纳博科夫的卡片写作法,以及50位写作者独特的撰文工具;“写作”收录了一篇算法改变世界的科幻小说;“缓读”则讲述了三个科技记者的故事和一种消亡的媒介。
📣听过的人说…
🧐讀書筆記 –
本文为“离线空间观影会·01 | 互联网之子”的文字及图片实录,文章由观影后的分享整理而成。
⧫ ⧫ ⧫
⧫ 陈朝
大家有不同的开始上网的时间,刚才跟楸帆开玩笑说我是看着他的小说长大的,那会儿也就是 2004 年,回忆起来,片子里出现的很多东西,比如说 RSS。好像在 2005 年的时候,大家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博客,有一些朋友可能就会开始玩 RSS 订阅,许多玩独立博客的朋友还会把 Creative Commons 那个小的标识放在自己的博客的边栏上。
从 2005 年到 2015 年,一晃十年过去了。我个人的感受是很多理想主义的项目在如今的互联网上——不仅是国内,也是美国,现在也很少见了。我们整天在谈得是小米的估值是 400 亿美金,Uber 的估值是多少多少亿美金。我们很少再去谈 SOPA 这种问题了。
我先请楸帆也聊一下他对这个片的感受,之后我们也会把时间给大家。这是一个很触动人的片子,大家有什么感受,或是有什么问题,片子里好像也出现了不少专有名词,大家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我俩也算是互联网从业者,在座的有很多的也是工程师,我们也可以一起讨论。
…
📑书籍章节
- ❦ 遗产
- 重访黑客
- ❦专题
- 1.极客力量
- 1984年,史蒂文·利维的《黑客》问世,为当时的读者展现了个人计算机脑革命中的关键人物。近30年后,利维重访这些黑客。他们或已成为商业巨头,或仍坚守着理想主义者的阵地。更重要的是,利维勾勒出了新一代黑客的肖像:他们不与商业为敌,而是将其为己所用,利用商业途径尽可能地传播自己的理念。黑客们仍会成为下一轮革命浪潮中的英雄。
- 2.生物黑客的黎明
- “生物黑客”继承了黑客精神。他们就像老一代黑客操控计算机代码一样去操控基因代码。无论是寻找特定DNA片段的基因捕手、好奇的基因测序者,还是渴望创造合成生命的独立生物工程师,他们都是更广阔的生物DIY文化中的一员。在计算机如此普及的今天,这群人的存在是黑客精神仍然不死的原因。
- 3.亚伦·斯沃茨:理想主义者
- RSS、Reddit、“知识共享”、“开放图书馆”、Markdown,这只是亚伦·斯沃茨参与的众多项目中极小的一部分。这个年轻的当代黑客深受理查德·斯托曼的影响,所做的每一个项目都旨在推动“信息自由”。然而,在政治和开放获取方面的雄心壮志,却使他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噩梦。2013年1月11日,亚伦·斯沃茨自杀身亡。
- 4.创客“革命”
- “创客运动”是一场革命吗?DIY精神代表着当代的黑客精神吗?科技互联网批评家叶夫根尼·莫罗佐夫把矛头对准了如火如荼的“创客运动”。他认为:把创客和最初的黑客们做一番比较,这是创客们自己喜欢的比较。单纯地把更多技术交到个人手里,并不能促成解放,更为关键的是政治社会的本质。畅谈“友好的工具”却不仔细考察工具所处的政治与社会结构,这毫无意义。
- ❦前沿
- 自动纠错: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 ❦工具
- 纳博科夫的卡片
- 构建写作环境:五十位写作者的工具箱
- ❦写作
- 开光
- ❦缓读
- 三个科技记者的故事
- 一种消亡的媒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