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 书名:日常的深处
- 作者:王小伟
- 豆瓣评分:⭐7.9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21760804
- 出版日期:2023-11
- 价格:58.00元
- 豆瓣:日常的深处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时常为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重回人与物的和谐关系。
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
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顾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熟悉的技术人工物(俗称“东西”)是如何生灭的,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
本书中所谈论的诸多技术物是“70后”“80后”“90后”共同的回忆,有些是比较单纯的设备,比如电视、手机,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关的技术物,比如住房和服饰,还有饮食。作者以技术哲学为基,打破学术和文学的壁垒,把物当成主角,刻画一段我们共同走过的集体历史。
📣听过的人说…
- 👽: “人生不需要意义,人生需要刻画” 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对生活体察入微、非常敏感的人,再加上哲学家的思辨和一些狡黠就非常无敌。有些片段甚至有一点点王小波的影子。
- 🌞: 对于物品,始终不能做到断舍离。整理归纳,东西会换一个排列组合放回去。下了很大决心,也只是扔了一点不重要的东西。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解和重视东西,反而可以控制物品的买入量,携物同行,那些真实和美好,就在简单而扎实的日常生活里。 - 😗: 蛮好看的。微信读书好快啊,忽的一下上架了。书也好新,因为他还在说我们杭州动物园马来熊是人扮的这个新闻呢。看这个标题和封面以为是文人的惜物感慨随笔,嘿,看着看着,害挺好看,有对物的描述,关键这些物还都是我们80后共同记忆,在物的背后,他还用技术哲学给你浅浅剖析一番,这就显得很耐读。边看边觉得,写作文还是得上点干货,哲学家就是能看透现象说到本质,触及本质的东西,就像一棵有根的树,不是瓶中的花,看看也就…
📑目录
有声版包含所有章节
- 推荐序 简单又扎实的生活
- 序言 回到事物本身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吃饱与吃好
- 饥饿是一种慢性病
- 天天叫外卖的两口子是容易散伙的
- 食物营养主义
- 第二章 家的构思与营造
- “买房了吗”?
- 城里的房子
- 居家是一种治疗
- 空间与人格
- 第三章 衣服:一块仪式化了的布
- 穿衣是门学问
- 怎么穿与穿什么
- 衣物的解放
- 纺织品大泛滥
- 第四章 林中路与康庄道
- 道路≠通勤
- 成人走路VS孩子走路
- 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 第二部分
- 第五章 电视的堕落
- 电视的多面性
- 有电视的童年
- “虚假需要”生产机
- 第六章 小城打印店
- 五笔打字
- 从书法到纯工具
- 文字的祛魅
- 第七章 录像厅与大启蒙
- 崇高与暴力
- 作为观赏对象的性
- 录像厅与现实+
- 第八章 巨机器学校
- 不开心的场所
- 夸美纽斯批判
- 附近的学校
- 大校与暴力
- 第九章 巫与医:体验治疗
- 焦虑
- 看病贵
- 排队维修
- 核磁共振仪
- 医与巫
- 第三部分
- 第十章 手机与现实生产
- 大哥大
- 来自“庞然大物”的威胁
- 形而上学快乐机
- 第十一章 微信与分享的俗化
- 电子镣铐
- 微信恐音症
- 愚蠢的罪证
- 分享的俗化
- 第十二章 断舍离与囤积癖
- 物尽其用
- 断舍离
- 崇物
- 后记 生命中的真问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