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 书名:闲情偶寄
- 作者:(清)李渔
- 豆瓣评分:⭐8.6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27250
- 出版日期:2000-05
- 价格:29.00元
- 豆瓣:闲情偶寄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相当丰富,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其中的戏曲理论集中国古代曲论之大成,有些见解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听过的人说…
- 😗: 闲情偶寄。李渔,他灵性食色,他私养艺妓,他组织家庭私人艺术团送文化演出下乡、进大户,上山下乡。李渔是位剧作家,导演。
- 👽: 最早读到的本子是上海古籍明清笔记小品系列,在大学时图书馆,从此爱上李渔这个妙人,太他妈懂生活了,尼玛这才是诗意的人生啊。在古籍书店买了两本三秦版的,一本09年去南京送大侠客,一本11年夏至扬州送钱老师,扉页题字: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卓越上买了一本中国社科院校注版,10年冬常熟送桃子,扉页题字:人生得意须尽欢。
- 👽: 装逼老色狼
📑书籍章节
- 目录
- 出版说明
- 前言
- 余怀序
- 尤侗序
- 凡例七则
- 词曲部
- 结构第一
- 戒讽刺
- 立主脑
- 脱窠臼
- 密针线
- 减头绪
- 戒荒唐
- 审虚实
- 词采第二
- 贵显浅
- 重机趣
- 戒浮泛
- 忌填塞
- 音律第三
- 洛守词韵
- 凛遵曲谱
- 鱼模当分
- 廉监宜进
- 拗句难好
- 合韵易重
- 慎用上声
- 少填入韵
- 别解务头
- 宾白第四
- 声务铿锵
- 语求肖似
- 词别繁减
- 字分南北
- 文贵洁净
- 意取尖新
- 少用方言
- 时防漏孔
- 科诨第五
- 戒淫亵
- 忌俗恶
- 重关系
- 贵自然
- 格局第六
- 家门
- 冲场
- 出脚色
- 小收煞
- 大收煞
- 填词余论
- 演习部
- 选剧第一
- 别古今
- 剂冷热
- 变调第二
- 缩长为短
- 变旧成新
- 附:《琵琶记・寻夫》改本
- 《明珠记・煎茶》改本
- 授曲第三
- 解明曲意
- 调熟字音
- 字忌模糊
- 曲严分合
- 锣鼓忌杂
- 吹合宜低
- 教白第四
- 高低抑扬
- 缓急顿挫
- 脱套第五
- 衣冠恶习
- 声音恶习
- 语言恶习
- 科诨恶习
- 声容部
- 选姿第一
- 肌肤
- 眉眼
- 手足
- 态度
- 修容第二
- 盥祥
- 薰陶
- 点染
- 治服第三
- 首饰
- 衣衫
- 鞋袜
- 附:妇人鞋袜辨
- 习技第四
- 文艺
- 丝竹
- 歌舞
- 居室部
- 房舍第一
- 向背
- 途径
- 高下
- 出檐深浅
- 置顶格
- 瓷地
- 洒扫
- 藏垢纳污
- 窗栏第二
- 制体宜坚
- 取景在借
- 墙壁第三
- 界墙
- 女墙
- 厅壁
- 书房壁
- 联匾第四
- 蕉叶联
- 此君联
- 碑文额
- 手卷额
- 册页匾
- 虚白匾
- 石光匾
- 秋叶匾
- 山石第五
- 大山
- 小山
- 石壁
- 石洞
- 零星小石
- 器玩部
- 制度第一
- 几案
- 椅杌
- 床帐
- 橱柜
- 箱笼箧笥
- 骨董
- 炉瓶
- 屏轴
- 茶具
- 酒具
- 碗碟
- 灯烛
- 笺筒
- 位置第二
- 忌排偶
- 贵活变
⏏️必读理由
### 闲情逸致:清朝智者李渔的心灵庇护所
**详细具体:**
《闲情偶寄》是一部清代经典之作,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引领读者进入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心灵之旅。作为这部作品的核心,八个部分覆盖了从戏曲到饮食、从园林到养生的各个领域。李渔不仅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更是以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哲理的笔法,揭示了其中的内在奥秘。**关联读者需求:**
对于那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生活、文化与智慧的读者来说,《闲情偶寄》将是一次难得的历史考察与心灵启迪之旅。同时,对于那些对戏曲、园林建筑、饮食文化、养生方法等感兴趣的人,本书也将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资讯和启示。**引人注目的标题:**
*古典智慧之珍藏:探寻《闲情偶寄》的深邃底蕴*### 类似书籍推荐:
1. **《清明上河图》** by 司马光
这部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更在画面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与人文内涵,与《闲情偶寄》一样,是一次对古代生活的深入探索。2. **《梦溪笔谈》** by 南宋沈括
这部作品记录了南宋时期的种种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科技成就,以及沈括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与《闲情偶寄》相似,都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珍贵遗产。3. **《茶经》** by 陆羽
这部经典著作探讨了茶的种植、制作、品鉴等各个方面,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闲情偶寄》一样,是中国古代生活智慧的精华之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