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 书名:快乐影子之舞
- 作者:
- 豆瓣评分:⭐8.5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isbn:9787544745703
- 出版日期:2013-11
- 价格:29.00
- 豆瓣:快乐影子之舞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门罗处女作和成名作,甫一出版即大受欢迎
★荣膺1968年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加拿大最高文学奖)
门罗的成名作和处女作,历时15年写成,一举赢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项总督奖。15个短篇故事里,门罗以非凡的视角观照平凡的生活,显示出足以成为经典作家的特质。
这些故事发生在农场,在河畔沼泽地,在西安大略孤独的小镇和新兴的郊区。女孩跟着父亲上门推销,无意目睹父亲埋藏已久的恋情;两对陌生男女在寂寞小镇里耐着性子相互抚慰,老小姐让智障的孩子们用音乐发出与另一个世界的沟通……作者将注意力投向平常人的欲望及遗憾,爱的欢愉与痛苦,以及逼仄生活中的绝望和负疚,让我们惊觉人心里共同的野心、恐惧和悲哀。
📣听过的人说…
- 😗: 门罗的处女作,与后期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但对于处女作而言,已经足够精彩,其中的很多话题也的确是门罗写了一辈子的话题。文本可与周怡的《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中的相应解读对照来读,相信收货要远超于自己读这部翻译作品。最后要提的一点是,门罗作品的细微之处以及质感实在是难用翻译语言去体现。
- 👽: 无修饰的冷酷叙述,貌似福克纳的门徒,故事主题基本为女性的成长,视角一半来自女孩,折射成人世界或自身成长,一半来自妇女,展现出某种无法挣脱的压抑境遇,很多故事被设计在女性意识转折的关键瞬间(《男孩与女孩》《周日午后》《一点疗伤药》《明信片》),有的故事在两代或三代女性之间投下浓重的阴影,构成悲剧的复调(《去海滨》《乌德勒支的宁静》《红裙子1946》),有趣的是男性往往不在场(唯一一篇男性主视角叙述《…
- 👻: 这本书能让我对自己心不在焉的阅读习惯找一个合理借口,就是她对情节的抗议,她就是在抗议情节,仿佛如果写出了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她就会遭到暗杀,一个针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暗杀。幸好总有一些精彩的句子让你若获至宝。
🧐讀書筆記 –
第一次读门罗的作品,多篇小说都充斥着浓浓的农场、小镇的味道,其对微妙情节的把握,女性细腻心理的描述,有的我深有同感,然而有的,也许是我经历不足,难以把握。大概因为我还只是个宝宝吧,颇有感触的多是一些女孩子的故事。还有失恋什么的,虽然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更深层次的情感我还是不懂。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中,女孩感受到的那父亲在母亲面前的强颜欢笑,工作过程并不光鲜甚至略带屈辱,而那位女性身上感受到的特质、情感却将整个下午变得慵懒平静,瞬间改变了原本的压抑情绪,然而有种说不清道不…
📑书籍章节
-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
- 亮丽家园
- 重重想象
- 谢谢让我们搭车
- 办公室
- 一点儿疗伤药
- 死亡时刻
- 有蝴蝶的那一天
- 男孩和女孩
- 明信片
- 红裙子,1946年
- 周日午后
- 去海滨
- 乌德勒支的宁静
- 快乐影子之舞
⏏️必读理由
**引人注目的标题:** **”光影交错下的生活诗篇:《快乐影子之舞》——门罗笔下平凡人生的非凡洞察”**
**详细具体推荐理由:**
在《快乐影子之舞》这部文学生涯的璀璨开篇中,艾丽丝·门罗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引领我们穿梭于加拿大的偏远小镇与郊区,挖掘日常生活的深层情感矿脉。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集,它是15个独立而又微妙相连的故事织网,每一章节都是一幅精致的微观世界画,让人在不经意间窥见人性的光辉与阴影。例如,在“农场的故事”中,门罗巧妙地通过一个女孩的视角,不动声色地揭露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情感纠葛,让人不禁反思家庭与爱情的多重维度。而“河畔沼泽地的旋律”则以音乐为媒介,展现了边缘人物之间温柔而坚韧的共情力量,触及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关联读者需求:**
对于那些渴望在忙碌日常中寻找心灵共鸣、探索人性深层次复杂情感的读者,《快乐影子之舞》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不仅满足了我们对高质量文学作品的追求,也回应了内心对理解与被理解的深切渴望。在门罗的文字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影子的舞蹈,感受到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生活角落也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类似书籍推荐:**
1. **《逃离》- 艾丽丝·门罗**:继续探索门罗的短篇小说世界,该书同样聚焦于普通女性的生活选择与心理变化,深刻而细腻。
2.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虽然背景不同,但本书同样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探讨青春、爱情与失落,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情感共鸣的内心世界。
3. **《小城畸人》- 舍伍德·安德森**: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短篇故事,描绘了一个美国小镇上居民的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快乐影子之舞》不仅是门罗个人创作生涯的高光起点,也是每一个寻求心灵慰藉与文学滋养读者的必读佳作。在她的文字引导下,我们学会以更加宽容和细腻的眼光,去观察并理解周遭的世界与自我。
评论(0)